close

  坦白說,這本書光看厚度,我便不太想看。在看到它的書名時,我便堅信它的確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書。事實上,直到寫這篇的時候我仍是那麼認為,大概是因為我比較不擅長讀理論型的東西,腦內裝的都是充滿娛樂性的小說吧?

  翻了這本書之後,雖然仍是不太習慣去讀它,但卻有許多令我覺得「心有戚戚焉」的東西。看了前面後,我發覺自己的閱讀頂多算是「檢視閱讀」,不論是讀什麼書都是如此,從未到達更高的一層過。

  當我看到「儘管有些父母會擔心他們的孩子『反應遲鈍』或『跟不上』同齡的孩子,超過閱讀準備階段,延後接受閱讀指導,其實並不是太嚴重的事」這一段話之後,突然想起台灣現今的教育情形。或許拿來比較是不倫不類,但現今台灣的家長不都怕孩子跟不上、比不上同年的孩子,因而送他們去補習班上課的嗎?誠然,增進孩子實力是重要的。但有的人不只希望孩子能趕上同輩,更希望孩子超越他人。是故,多以填鴨之法灌以知識,甚或揠苗助長。所以看到這段,我反而特別有感觸。所以不只是讀書,對知識的學習也不應把其看的太嚴重啊!

  當看到看目次,我又有感觸了。

  無論是什麼書,我第一個看的,一定是它的封面與封底;再其次者,便是它的目錄了。事實上,我一直覺得目錄是很重要的。目錄看了可以了解它的章節,心中先有個譜。同時,如果分段詳盡,則光看目錄便能判斷這本書是否是本精采的書,知道它是不是值得我們一看。同時,也可透過章節,先構立一個想像的空間。而附有美好插圖的目錄,更能增進閱讀的樂趣。

  但我身邊的人不知為什麼,常常直接翻到本文的部分,把目錄的部分跳過去。每次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輒反問:「為什麼要看目錄頁?那沒有什麼意義啊!」

  想到這點,就實在令人感到無力啊!

  看到「粗淺的閱讀」這部分,又忍不住來嘮叨幾句。事實上,粗讀這套我是很贊同的,但在台灣的實行度並不高。舉國民義務教學而言,無論國小、國中或高中,打開課本,課程便是滿滿滿。滿了也就罷,偏偏老師卻必須要在學期末把它們都教完,以趕上月考進度。為了拼進度,自然沒時間給人粗讀,進度往往都是一日千里,從不因而有改。就算哪位老師願意這麼做,但除非別班也效法他,否則他那班的進度勢必不及別班,也會使考試出問題。就算孩子不怪他,家長能饒得了他嗎?

  大學呢?

  別開玩笑了,大學課業或許有比較輕鬆,但往往身兼多項事務(雖偶有例外)。在這情形之下,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的可能性其實不高,更遑論是先粗讀一遍,頂多只能略讀吧!老實說,這本書我早買了,也是在這週才勉強擠出時間去閱讀他哩!

  看到做筆記的方法那邊後,深覺獲益良多。雖然我也有在做筆記,但我的筆記做得雜亂無章。這邊記一筆,那邊記一筆,散亂各處。到為考試而準備複習之時,往往會找不到自己記在哪兒,也不知道資料之間符號的差異性。

  看到「結構與規劃」那段,我心理又是一震。不只是因為身為一個讀者,更因為身為創作者。

  身為閱讀者,我要負責的便是當庖丁,將肌肉下的線條及骨架走勢摸得一清二楚,探究出它的本源;身為創作者,我要做的便是試著讓骨架鑲上豐美的肉與有勁的筋,讓它變得肥美誘人,使每個人都想吃下它。

  我的想法,在後面得到了證實。後面談到了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恰巧與我所想一拍即合。這證明了不論讀書或寫書的道理一致,只是方向不同罷了。

  事實上,作為閱讀者,自身的想法亦很重要。畢竟「作者已死」,讀者本身享有詮釋的自由。所以這本書的結構是什麼?大綱是什麼?內容又是什麼?雖說作者自有一套解釋,那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但我們亦可保留自己的判斷,讓自己給他下新的結論。畢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更證明自己已了解這本書了,不是嗎?

  但,還是要在自身的意見與作者的意見肩得到一個平衡,不可失之偏頗。雖說無法跟作者達成共識不一定是對字句不用心,但我仍是梢感羞愧。畢竟,平時我並無用心於字句之中,務求了解為上。雖說以了解文章主旨為主,卻不免有點不安。

  接著,我讀到了那麼些疑似「文學批評」的東西。文中提到如何對書的內容表示意見,與作者來一場辯駁之爭。但非是意氣之辯,而是真理之辯。不是為批評而批評,而是真正了解以後再去評斷,且不能三言兩語地輕易下結論。事實上,也很少有書能夠以單純的「好」與「爛」去簡單地評斷。

  就這本書的內容來看,它教我們怎樣去分析一本書的內容。徹底了解才能分析,分析完了才能真正評斷。看了之後,我真的覺得我不適合作文學批評,因為感覺上那是一段繁複的過程啊!我本來就比較不善於評論他人的作品,如今看了這本書之後,更加確定了我的想法。

  接著,輔助閱讀也確有其必要性。書中有說到,很多書的內會牽涉到另一本書,有時是有它的順序脈絡的。在這種情形下,衍伸閱讀能輔助我們更加了解書本之中的內容。不過,自己也要知道衍生到什麼時候,總不能無線衍生吧?

  書中說,小說與科學類的東西比較不須衍生。事實上的確如此,那是對小說的結構與內容沒多大影響的地方,少看也不會影響到故事情節。

  但那些相關的,有時看了更添趣味啊!所以這方面的衍伸閱讀,我認為也是不可少的。

  而各種工具書的補助,想來也是需要,只是我不習慣去找而已。所以,坦白說,我的輔助閱讀做得並不是很好。

  接著,本書教了我們一些讀各種類書的方法,增進我們讀這些書碩的閱讀能力。這些書的種類之多,直教人感到五花八門。

  在那之前,我都不曾想過,看書竟還分那麼多種類,而每個的方法又各不相同,叫人吃驚。

  但說實在得,儘管我也同意讀書應有適當之方法。只是,我倒是覺得讀書是種有趣的消遣,要把它弄得這麼專業化、嚴肅化,坦白說還真難。而我本身非但不習慣,而且不喜歡。

  最後一個重點,是主題閱讀。這一個我覺得比較像是學問型的東西,乃是就一個主題去閱讀同類型的相關性書籍。這樣一來,需要知道自己要找哪方面的資料,並能在未詳讀前就判斷出自己找的資料是否是自己真正要找的主題,可說是像在做專題報告似的,特別不容易。

  最後,本書一再強調跟絕對客觀的自己內心辯談,保持冷靜客觀的心情去分析,這的確是做學問的人應有的態度。而靠著閱讀提升心靈的層次與智慧的深度,也是當務之急。或許我們應該少排一些事務,多騰出一些時間,試著用這上面所教的有效閱讀方法來進行閱讀,看是不是會有所收穫,增進自身能力。畢竟,這種理論型的書,還須有人實踐。
---------------------------
坦白說,我越到後面越語無倫次,完全都不太清楚自己打了什麼鬼。縱然整本都翻完(是翻不是讀),也比只讀了五十頁的人寫得還差(他寫得還不錯哩...至少看起來是如此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動 的頭像
    風動

    風築

    風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