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所講敘的,是大草原上精神象徵-狼。

知青(大陸用語,我想指的應該是知識青年)陳陣(差點看成陳陳XD)、楊克等人,下放「插隊」(我像是講好聽點的流放,因為書中有說過陳陣老爸是被批鬥的走資派,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指偏劉少奇那派的)到蒙古的額侖草原,與畢利格老人生活。老人敎會他很多東西,也敎會他尊敬神聖的狼,遵從騰格里的意志。

騰格里,是天,是神,是狼,是自然。那是生長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所遵從的狼之意志,汰弱留強,在危險的環境下求生存,卻又不趕盡殺絕。無論是人獵狼殺獺,無論是狼捕獺食羊,都會留下幼小的生命不殺,以在來年能有收穫。那是頗符合「斧斤歲入山林」、「不可竭澤而漁」的孟子思想,那是生生不息的穩定循環。沒有依個生物比較高貴,無論是人、狼、馬、獺、蟻、牛、羊,最後都是在自然中死去,靈魂髓著動物吃掉自然地回歸騰格里。

狼是那樣的聰明,捕獵的戰術又是那麼高妙,讓陳陣不禁推斷:說不定中國總是拿游牧民族沒輒,關鍵就在這。他舉出很多例子(其中一個是劉備當年的職位叫『州牧』)說明中國人體內是羊的性格,羊的血統的中國人自然老是打不贏身為狼之傳人的游牧民族。這些草原民族長期在草原上求生存,跟狼征戰,也學會狼的大智慧。直到入主中原後混入了羊的血統跟思潮,才一步步地弱下去。秦者邊夷,唐代有突厥血統,匈奴鮮卑,元代清朝,大可例證。

由於愛狼之心日熾,趁著掏狼崽時,陳陣養了頭小狼,想要建政依投真正的狼成長的過程,然而,這個決定一開始就面臨艱辛。原因有三:第一,對草原民族來說,狼是受騰格里庇祐的一群,是宛若神靈般地存在,就連親若父子的畢利格老人也大為光火,見到陳陣非是飼養而像是服侍時才勉為其難地讓他養狼,更不用說是其他牧民了,尤其是那些怕養的牲口會被狼吃掉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第二,對漢人來說,官方已經把狼打為資產階級,以狼是階級鬥爭的敵人(這樣也能扯唷......);第三,狼畢竟不是狗,就算陳陣養再久牠還是有天賦的野性,雖然陳陣想看到的也是這樣的狼,然而陳陣想觀察真正的狼卻在觀察時就必然地讓牠失去自由,這個實驗打一開始就註定必然失敗。

最後,小狼還是死了。而在包順貴老王等人用農業社會角度去開發草原之下,狼族遠離,動物滅絕,草場不夠,草原沙漠化,象徵的是草原時代滅亡的輓歌。

陳陣、楊克等人雖然回到北京生活,但他們的心中,已經有那不可磨滅的-狼圖騰。


綜觀全書,不禁對書序所寫深有同感。雖然作者忽視了游牧民族侵略所帶來的文化毀損與破壞力,也對狼之精神何草原生活有溢美之詞,但就富強之道來說,狼之精神與戰略性真不是蓋的。而那種尊敬自然的草原精神,更是符合現代環保永續生存的概念。雖然同為貪求便利的人類一員,我也說不出什麼冠冕堂皇的話就是了。畢竟要我回到那對地球好卻對人類大不方便的時代,對我來說還是不太能接受的。

另外,本書對草原風光的描寫,對那些動物生活及體態的描述,栩栩如生,令人嚮往之,更顯現作者的厲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動 的頭像
    風動

    風築

    風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