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高中時期就在追的二月河小說,總算是隨著三帝(康熙、雍正、乾隆)故事的結束告一段落。不過坦白說,第一本與最後一本的啥間間隔太久,內容早忘之矣!

不過,說是三個皇帝,其實我覺得根本是一個皇帝。二月河雖在小說中有摹寫三人的性格不同,但我感覺明明就差不多。帝王之術不過那幾招,就是要喜怒無常、天威難測。今日給你升官,明天你說不定就被砍頭了;今天被發配邊疆,搞不好幾個月後不但回京,官位還更大;本來講話好好的,突然指出你的缺失,疾言厲色地讓你不斷磕頭謝罪,等講完後卻又一脈和氣地要你起來,說會詳加斟酌,還你清白,讓你對他感激涕零。這三帝說什麼性格不同,其實都是靠這套壓箱寶。

上下交相賊。上不露真實情感,下予以猜測欺瞞。明明想害這人,卻故意說他勞苦功高,九句褒的加一句貶的,暗暗送一記黑磚;明明想幫此人,卻故意說他十惡不赦,罪該萬死,說得越狠,反而顯的自己像是要害他,使皇上回心轉意饒了他。三代的臣子,也莫不是如此,非和珅、於敏中獨然。

上下交相賊,三代如此,現代官場何異乎此?不過是門虛偽的社交晚宴罷了。

有趣的是,三位皇帝都很色,卻又稍有不同。康熙為秀貴妃與陳潢這一介平民過不去,而治水外行的于化龍也只看到陳潢強制徵收土地而彈劾他,導致陳潢下獄,待得後來黃河決堤,于化龍才知自己存著好心辦了惡事,康熙也終於承認自己錯誤,只可惜陳潢已病死獄中。

雍正則是跑去慰勞出征大臣傅恆時跟大臣之妻有染,比起康熙的好色而言,是渾蛋多了。

但最令人討厭的,是乾隆這個死色胚。廣納後宮,來著不拒。皇后那拉氏與太監有染是不該,無理取鬧也的確會使人厭煩,好妒對於男女不平等的古代而言也算是女子大罪。但,今日皇后並無說錯,四方烽煙起,亂世未定,古稀之年的皇上卻還在遊龍戲鳳,而且還是一打四,就常理而言,錯的本來就是乾隆,更不用說這場景如果是搬到現代來了,這狗男人大概早被大家公幹了。就算有人有同樣的沙豬主義,怕也不敢出面替他說話。而他廢皇后的理由,竟是「不賢無淑,有失天下母儀」,只能說乾隆真是個雜碎了。

其中,還有些事說得不太準確。就我所知,英國一開始只是要通商,只是滿清一直以天朝姿態拒之,使英方決定改用走私鴉片。而在林則徐倡導之前,未有人曉鴉片之害。但在小說中,卻是說「英吉利一開始就賣鴉片」,而福康安早知鴉片不是好東西,這點倒是差異頗大。不過算了,它畢竟只是小說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