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依然在忙,不過還是說一下好了。
本故事為四對母女的故事,雖然其中一位的母親已經不在了。每對母女之間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問題。而她們的最終,從衝突、絕望,到最後的互相影響,互相成長。
林多阿姨小時被母親賣做童養媳(她媽並非不愛她,實乃時局窮困),嫁給一名紈褲子弟。這小鬼看起來像是毛還沒長齊,然後感覺就是一副蠢樣。他要林多睡地上,卻跟他媽說林多都不跟他行房(基本上我懷疑他是否知道如何行房);林多被惡婆婆打了一頓後被迫躺好,但也仍只處於同床共眠、相敬如賓的情況,但他卻跟他媽說已經「把滿滿的生命的種子都已灑落在妻子身上」,使惡婆婆懷疑是林多的肚子不爭氣,讓林多飽受苦頭。
後來,林多發現一位婢女不知懷了誰的孩子,計上心來。她便大吵大鬧,謊稱夢見祖宗,說祖宗屬意的媳婦不是她,再待下去會為這個家招來厄運。證據有三:一、祖先說,會讓她丈夫從背後黑斑處開始爛掉(那個黑斑是兩人同床入眠時嘎看到的,不過我很好奇惡婆婆難道不知道兒子身上有這個黑斑嗎?);二、祖先說,會讓她牙齒開始一顆顆掉光光(已經掉了的那個洞,其實是她小時候拔牙拔掉的);三、祖宗說,已在真正的媳婦肚子裡播下生命的種子(這女子就是那位婢女)。
就這樣,林多終於擺脫噩夢。移民到美國後,她結婚生子,生下了女兒Wavely。
Wavely自小在西洋棋上面表現過人的天份,總是能看穿對手的棋路並予以將軍,甚至因而登上雜誌封面。但,她母親(林多)總是拿她來說嘴,到處去誇耀,使他感到窘迫。當她抗議時,孰料她媽臉色一變,認為她自負其能而看不起她庸俗的家人。她氣憤異常,揚言不再下棋,但她媽卻是無動於衷,更對她冷漠異常,似乎把她當作空氣一般。她跟她媽宣佈重出棋道(擺明就是想吸引她媽的注意力),但她媽卻澆冷水,說事情沒那麼簡單,放棄一件事物就很難得回。
彷彿被那番話詛咒了一般,Wavely的能力沒了,再也無法下贏任何人。她感到,自己再也不特別,只是個平凡人罷了。
為了討母親歡心,她嫁給一個華裔男子。但當他們離婚時,她卻覺得她媽好像都怪她。而當她與某位老外將論及婚嫁時,她卻覺得她媽漠不關心。
終於,再去理髮廳時,母女倆終於首次開誠佈公對談。多年的隔閡,總算是化解消散。Wavely的第二次婚姻,得到了母親的祝福。
再來是盈盈阿姨。她年輕時嫁給一位風流倜儻的富門子弟,以為是天作之合。只是,結婚之後,丈夫一改之前的態度,變得夜不歸營,甚至後來還光明正大地帶女人回來。
女人:她是誰?(指盈盈)
賤男人:她和你一樣,是個妓女。
瑩瑩欲鬧,卻被賤男人制住。
賤男人:也不看看你現在是什麼樣子?一副賤樣!
被傳統所囿的她只能壓抑,不敢復仇。最後的結果,便是做出消極的抵抗,在替嬰兒洗澡時讓她沉入澡盆之中。
「我能奪走的,就只有他的兒子。」
但,那畢竟也是她的兒子。所以在那之後,她便變得失神落魄。(沒有演出那個賤男人之後的反應,劇情直接跳到她到美國之後,我覺得這應該是為了表現出那句『孩子死了,我的靈魂也隨之去了』,因已失魂落魄,所以回憶之中沒後來的事,蓋不重要了是也。如果是我,其實我還蠻想看到那男子悽慘落魄的樣子)以至於後來在美國的婚姻有了女兒,她卻從來沒注意到她。
她女兒走上了母親的老路,對丈夫唯命是從,忽視兩者之間的不合。
終於,她發現了這點,鼓勵女兒:「如果他不尊重妳,那他又要如何愛你?」
她不願,女兒跟他一樣的命運。
終於,她的女兒能找到真正愛她的人,得到屬於她的幸福。
接著是安美阿姨。安美從小就被教育成要恨她媽,因為她媽在丈夫死了沒多久就跟男人跑了。但她所不知道的是,她媽當初是去拜拜時被這男人強暴了,可是事後沒有人願意接受她,拒之於門外。她媽媽當初如果不去找那男人,做他的四姨太,她有活下去的機會嗎?
後來,外婆生病,她媽回來探望,還被拒之門外。最後她媽割肉餵親(傳說孝順之人割肉餵親,親人便會得以不死......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雖外婆仍死,但卻已得到外婆的諒解。
安美不顧一切,決定要跟她媽一起走。到了那兒,她才知道她媽的地位是多麼的卑下。而當初被強暴所生的孩子,也已被三姨太抱走撫養。
安美之母生前不懂硬起身子,最後用她的死交會安美怒吼。安美把弟弟帶走,逼那男人認安美之母為大太太,為一生唯一的伴侶。
現在,她的女兒在嫁給外國人之後,漸漸陷入舊框架。不懂得溝通,不懂得表達,最後使丈夫有了外遇。
安美把母親的故事告訴女兒,教她怒吼,教導她學會做自己。重新有主見的安美女兒,才是丈夫認識的妻子,兩人終於化解了婚姻上的嫌隙,言歸於好。
最後劇情重新回到珍身上。珍從小就被母親拿來跟別人比較,也使得她自卑心比別人特別重。她總覺得,自己似乎跟母親距離很遙遠。等母親死後,聽母親生前的麻將好友(林多阿姨、盈盈阿姨、安美阿姨)描敘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時,她竟感到陌生!
「怎麼會?你不是她女兒嗎?怎麼會不知道呢?」林多阿姨疑惑地問。
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知道了母親過去的故事。在那個戰亂窮困的年代,母親不得不拋棄了所生的雙胞胎女兒,拼命逃亡,才僥倖在那混亂的時局中生存了下來。所以她才把希望寄在去美國後生下的女兒(珍)身上。她對孩子有希望,卻不是期望。(乍聽似乎一樣,但其實是有無強迫性的差別)
之後老師問了幾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回答:
一、試以影片中任一對母女為例,探討其母女關係?
我最有印象的,是林多阿姨和Wavely。林多經歷抗爭,好不容易從那段惡夢般的傳統婚姻中脫出。饒是他一心逃脫出童養媳的命運,但沉重的傳統,加上天生的性格,讓她只能設法讓夫家自動休了她。因為這樣,才不算違背對母親的承諾。可以說,她是被人情所束縛住了。
到了美國,她想要讓女兒為她爭一口氣。但女兒覺得她這樣到處說嘴的行為使自己窘迫,因而表現了抗拒,卻讓她覺得女兒是瞧不起她。事實上,女兒亦覺得媽媽看不起她,對她的一切表現漠然,並像是一道詛咒般地束縛住她。
我覺得,兩人都希望能跟對方和平相處,但兩人都有潛意識中的自卑感,希望對方認同,卻放不下武裝,只能像兩隻刺蝟般地針鋒相對,互相傷害。林多卻沒想到,自己的想法,已在無意之間成了巨大的人情鎖鏈,緊緊地束縛住她女兒,如同她母親無意之間地束縛住她一樣。
直到一方卸下武備,另一方才放下多年的武裝。雙方終於能開誠佈公地談,溶解了兩人之間的冰層。
可以說,這對母女是互相成長的。在這段過程中,慢慢地學著坦承心事,慢慢地學著走出束縛。母女兩人互相影響,一起得到救贖。
二、試就影片中印象深刻的一段故事加以論析。
印象最深的故事,那就是盈盈阿姨的故事了。盈盈年輕時遇到的那個男人-容我以看到時的第一印象來說-賤!說真的,當他說「一副賤樣」時,我自動補了一句「像你這樣」。我想,我對這段印象那麼深,那賤男人與那被淹死的孩子大概搶了不少分數。
雖說是西裝筆挺,但可以看得出,那賤男人代表的,是一種封建時代的男人主義思維。由此可見,即使時代變了,有些陳腐的思想卻不會一時之間就消散。
直得一提的是,「西瓜」在許多電影與小說中,都常被用以當作「性」的象徵。在蔡明亮的電影(如《天邊一朵雲》)之中,就常常使用這樣的意象。而「破了處女」又常用「破瓜」來形容。那賤男人以手挖開西瓜的狠樣,其實就表現出了他在性的方面是如何地強悍且具掠奪性。在這麼可怕的男性手下,盈盈又未曾擺脫出傳統的觀念,不敢對男性有所反抗(這兩人都無法脫出傳統,正是悲劇所在),只能靠「殺了你兒子」這種害人害己的方法消極抵抗。雖能逃脫出險惡的婚姻,另尋幸福,但手上的罪孽,卻是再也洗不清的污漬。
所以,當她幫助女兒,一方面是對女兒的愛,一方面也是贖罪。同時,又何嘗不是成長?
對女兒的愛,促使她成長。
三、你認為影片中有什麼樣的「中國」圖像或想像?
基本上,最後一幕的車站,看起來應該真是在中國拍攝。那種大衣,那種灰色的天空,的確有那種感覺。
但其對中國的意象之中,也有一些負面的東西。如極為傳統的觀念,女性柔弱的順從和男性的霸凌,傳統家族的倫理及沉重的觀念,在在壓迫著人。
雖然不甘心,不過某方面而言,那的確是事實。只是,我想對現代人而言,雖不乏這種人,但應該也會有所不同了吧?
另一個對中國的印象,就是擁擠。從最後一幕就可以看的出這種印象……媽啊也太多人了吧?還有人拍照咧!
好啦,大陸很多人沒錯,但有那麼擠嗎?擠住火車,難道沒人要上車嗎?
應該……應該沒那麼擠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