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深宮中,一如所有帝王的後宮,總是後宮佳麗三千人。而其中的幽閨怨詩,又豈止長恨歌?

【三個人兒兩盞燈】,這部由國光劇團演出的戲,就發生在唐明皇李隆基這個多情天子的時代。故事主要在三位宮女身上:雙月、廣芝、湘琪。

雙月是女主角,滿心春情,卻換不得皇上回應,甚至皇上連見過她也不記得,不願虛度生命的她將一股愁思化作詩,趁著宮女們被派去縫製征衣時夾入邊防士兵穿的棉襖之中,待有緣人發現這首寄情來生的詩(用現代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交筆友XD)。

廣芝冷眼看穿這宮內的情愛,卻將一縷芳心寄託在雙月身上。「誰說女子只能為男子裝扮」一句,點出這角色的定位與個性。默默地守護雙月,像是溫暖的守護。

湘琪在水池邊與皇帝有過一面之緣,得皇上稱讚與愛憐,將自己的心都交給了皇上。奈何皇上先有梅妃,後有玉環。而湘琪,明雖湘琪,跟皇上的緣分卻是相見無期。在磨人的愁思之下,墮井而死猶不自知,直到屍身被發現才知曉自己已死,可說是中國五千年來宮廷後宮悲劇之縮影。

故事就從後宮的這些情事帶出,在湘琪死後進入下半場。雙月將紙條縫入征衣,被陳評拾獲。體弱多病的陳評對信中的孤寂感同身受,雖未謀面,卻已傾心。將此事告知好兄弟李文梁,卻被統領堵到,致使事情外洩。然而李文梁與陳評兩人互爭是收信人,雙月和廣芝互爭是寄信人,兩對好友之間的情意感動了唐明皇,使他「人道無情最是帝王家,孤偏要做個多情天子」,答應不再追究,促成陳評與雙月結為連理,更在數年後將不願留在宮中的宮女放出,讓把盤纏都給了湘琪父母並騙兩位老人家說湘琪在宮中過得很好的廣芝能與雙月重逢。陳評因病弱之軀已死,託寡於李文梁,在最後促成了李文梁、雙月、廣芝住在一起生活,三個人兒兩盞燈。

故事相當有趣,用語也不會令現代人感到不耐。尤其四位小宮女中還有一位傻傻的,雖然知道她們暗示了這女性悲劇還是會永不停止,但有了那位宮女的存在確實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另外,公公與統領的戲雖不多,不過都製造了相當地趣味性。在這個悲劇的故事(雖然結局算是好的)之中,確實是很重要的。

可惜的是,上半場我有點恍神(看我關於上半場的劇情描敘特別少就知道了),一個不小心湘琪就變成鬼了,我連她怎麼死的都沒注意到咧~(汗)

不過,這還無損我下半場的感動就是了。

或許,湘琪的死,梅妃的失寵,更堅定了雙月將情詩縫在征衣中的決心。看過為了癡等一人臨幸而耗盡青春與生命的悲劇後,有誰能這樣繼續傻傻地等呢?

而另一個叫人感動的點,在與李文梁與廣芝對陳評與雙月的情義。尤其是廣芝,她對雙月不只有「義」也有「情」,但最後選擇了成全。在她出宮而看到雙月來接她時,想來是很感動的吧?或許,這也是雙月對她做出最大的回應了。

不過我說那個陳評......好歹是女主角老公,竟然是配角役,只有收信、被抓、御前賜婚......然後就沒了,連死掉都沒演出來,真是一整個悲情啊!(說到這兒,雖說他先前講過『自幼病弱』,結果被御前賜婚馬上跟好友交代後事是哪招?歡喜到快挫起來嗎?)不過看來重點畢竟還是在雙月與廣芝他們那兒,只好為你這位配角默哀了。(嘆)

結束後我走到前面一看,發現台下空出的一塊其實是用黑布遮起,演奏團隊在下面演奏出配合劇情與唱詞的音樂,無怪乎覺得那邊空了一塊空得很不自然。

雖然我上半場有點恍神,但這部戲的確是精采。而且,光看座無虛席的盛況,就知道這場演出果然很受歡迎啊!光是一樓就有數百個座位,更不用說是我還沒去數的二、三樓。若樓上也都座無虛席,那可是千來多個觀眾啊!

國光真不愧是老口碑,確實不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